Pangcah人,生於花蓮織羅部落,1995年讀世新大學時開始拍紀錄片,從Pangcah族群議題開始拍攝,也陸續拍攝其他各族,至今完成作品超過三十部。作品在國內獲得許多獎項,也常受邀出國參展。除了拍攝紀錄片,2000年開始舉辦阿美影展,讓部落族人也能看到自己參與的影片,2004年開始推展復名運動,希望原住民都能在身分證上使用祖先流傳的名字。最近完成的影片是拍攝期長達10年的《Malakacaway―倒酒的人》,及前後長達12年的《我家門前有大河》。
導演的話
感謝阿布娪引我進入深邃的Kanakanavu世界。
2009年9月,為了紀錄那瑪夏的族人第一次從營區回家的過程,我遇見了Cuma Muu,他唱了很多古老的歌謠,並說,這些歌詞的意思都已經沒有人知道了。
他是Kanakanavu族人中最年長的,他的身影讓我決定記錄這個悠遠的族群。
我開始到這個至今中油不敢也不願送油上去的地方拍片,拍壞了一台上山下海陪伴十年的小綠車,連續半年都沒有回花蓮,只希望能幫Kanakanavu族人說些什麼。
一年後,影片要結束了,達卡努瓦村仍然是這小島上最深的孤島,不知道什麼時候,Kanakanavu族人才會有一座不會被沖垮的橋和一個有油的加油站。
作品年表
1998年紀錄片《天堂小孩》 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公共電視推薦獎
1998年紀錄片《如是生活 如是Pangcah》
1998年紀錄片《親愛的米酒,妳被我打敗了》地方文化紀錄影帶獎優等
1999年紀錄片《心中的土地:目擊者田春綢》 永續台灣報導獎影片類首獎
1999年紀錄片《季.拉黑子》 第二十三屆金穗獎最佳紀錄錄影帶
1999年紀錄片《國家共匪:美麗的錯誤》 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觀摩
2001年紀錄片《來去大陳》地方文化紀錄影帶獎優等
2002年紀錄片《揹起玉山最高峰》台北電影節傑出紀錄攝影獎、南方影展特別獎
2004年紀錄片《把名字找回來》
2005年紀錄片《請問蕃名》南方影展特賞
2007年紀錄片《Malakacaway―倒酒的人》
2009年紀錄片《我家門前有大河》
留言列表